当前位置: 首页 >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>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

特殊时期的特别收获——教育系统抗击疫情“停课不停学”系列报道之四

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
  接到快递送来的新课本,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627名学生惊奇地发现了一本“无字书”——封面印着“语文”,扉页只有“、。!……”4个标点符号。

  校长俞富根说,这是特殊时期一份特别的“开学礼物”。

 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,全国两亿多学生不得不居家学习。这段时光,他们是怎样度过的?这段经历,在他们心里会留下怎样的印记?

  活动空间小了,孩子们心里的天地宽了

  “2月13日,我和妈妈用盒子和书签做了一个手工艺品,在里面放上灯,光透出来,就像夜晚的城市。我由此写了一首诗《微光》,送给无数受疫情影响的人……”

  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四年级学生刘钰严的日记里,记录着这段不同寻常的居家学习。自“停课不停学”以来,和刘钰严一样,很多孩子发现,原来学习还可以这样有意思。

  在山东日照,五莲县实验小学将家务劳动写入学生每天的日程。在湖南郴州,手工制作、清洁整理、种植蔬果成了桂东县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。在河南焦作,每周学做一道菜是富康路学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,有网友表示,这很有可能成为疫情过后全国孩子都掌握的一项技能。

  居家的日子,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。

  “河水清清天气晴,小小青蛙大眼睛……”一年级学生杜平飞和家人上山采茶,兴之所至,一段课文脱口而出。家长拍摄的这段视频令潆溪小学副校长杨平眼前一亮。在四川宜宾这所农村小学工作多年的他忽然领悟:“农村自有一片天地,孩子们的课堂不就应该走向田野、走进自然吗?”

  “爷爷,您要勤洗手。”“妈妈,外出要戴口罩。”疫情期间,但凡有学龄子女的家长,大多会遭遇一波教科书式的提醒。而这些卫生知识,正是老师们通过精心制作的小视频和绘本,在线教给孩子们的。一转身,孩子们俨然成了家里的“健康小卫士”和“疫情防控监督员”。

  让孩子们牵挂的,还有疫情严重的武汉和逆行而上的“白衣战士”。写信、写诗、画画……花式作业给了他们更多表达思想的方式。近日,钟南山院士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信,有的字迹工整,有的笔触稚嫩;有肖像画,也有手抄报。江苏连云港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赵李慕子在信中说:“您就是教科书中提到的国家脊梁,我们小朋友向您致敬,向所有逆行英雄致敬。”

  “懂事了”“长大了”“学会体谅父母了”……居家学习给家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但也不时让他们收获惊喜。曾经“油瓶倒了都不扶”的娃娃们,在疫情中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开始感知社会、关心他人、提高自我。

  老师离学生远了,但教育味儿浓了

  居家学习的背后,也是一场教育观念的较量。“举国上下奋力战疫之际,怎么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?”许多教育工作者发出这样的呼声。

  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延期开学通知的当天,就向全校教师、家长发出倡议:面对疫情,要帮助孩子理解生活习惯与生命质量的关系,和他们探讨将来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。

“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教科书直接教给你们的。这次疫情,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活大课。”2月2日,北京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给学生写下疫情中的第一封信。

  此后,针对“停课不停学”,教育部多次强调,要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,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、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,鼓励学生锻炼身体、开展课外阅读。

  认识统一了。接下来,疫情这堂大课该教什么?怎么教?一次从未有过的头脑风暴在教育界掀起。

  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副校长徐飞在网课开讲前夜,换掉了原计划的《骆驼祥子》,为学生打开社会这本书,一口气设计了6个单元的内容:敬畏自然、珍爱生命、直面人性、文化反思、家国情怀、独立思考。

  同样挑灯夜战的还有深圳市新安中学(集团)第一实验学校校长袁卫星。从疫情之下的生老病死,到人的各种角色、权利义务,短短半小时的直播,他要为近万名学生做一次生命教育的启蒙。

  一旦思路打开,连学科课程也变得生动起来,数学课上可以分析疫情数据,化学课上可以聊聊消毒液的特性,物理实验也可以搬进厨房、客厅。而杭师附小的“无字书”告诉学生,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。

  在“停课不停学”的日子里,这样的教育每天都在发生。中国的教师和校长们,则经历着一次教育观、育人观的深刻再认识。

  “在这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初春,作为教育人,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揪心。”扬州市梅岭小学校长陈文艳思索着,“学校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、核心能力、现代思维,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联结世界、表里如一、探索创造的地方……”

  今天的孩子,明天也会披甲上阵

  “这才是素质教育该有的样子。”这些天来,“停课不停学”的举措常常在网上引起围观,有人留下这样的评论。

  事实上,疫情期间的教育与平日的教育并不是截然分开的,更不是对原先教育的推倒重来,它恰恰植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。许多在疫情期间积极探索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,在平日里就是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、实践者。

  “被窝夜读”,这个由教师录制音频讲述绘本、名著,为学生送去陪伴的活动,在中关村三小已坚持多年。

  重庆谢家湾小学给学生出了3道题:“今年过年为什么不能出门玩?为什么各省份启动一级响应?世卫组织为何将此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?”而这种专题性研究学习,该校师生并不陌生。

  “疫情当下、人生未来,你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?”袁卫星在“云课堂”这样发问。

  事实上,疫情期间,许多孩子已经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开云(中国)责任和担当的回答。

  “我不愿做台下的看客。”在山西朔州,一名初中生将自己的“珍宝”尽数送给抗疫民警——1000元钱、4包QQ糖和一封信。

  “哥们儿,挺住!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!”16岁的武汉女孩陈琪芳给新冠肺炎患者写信加油打气。她的外公和妈妈,身为医护人员,此时都战斗在抗疫一线。

  穿上校服、戴上红领巾,每天早上准时按照日程表听课、读书、做家务、运动、练字……山东五莲县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郑润泽,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年龄难得的自律。

  正所谓“少年强则国强”,社会通过教育影响孩子,这种影响又会在某一时刻回馈社会。疫情中,大批“90后”“00后”义无反顾走上没有硝烟的战场,他们说自己曾是2003年“非典”疫情时受到保护的孩子。今天,孩子们的所见所闻、所学所做,也决定了他们明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
  “用知识缝制铠甲,不远的将来,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。”钟南山院士在百忙之中回信勉励各地孩子。收到回信的赵李慕子激动地说:“我一定要像钟南山爷爷一样,成为对社会、对国家有用的人。”

  刘钰严在她的诗《微光》中这样感悟:“微微的光,从窗户透了出来……那是力量的光,善良的光,希望的光。”

  杭师附小四年级学生范聿轩则在自己那本“无字书”第一页郑重写下:“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,出乎我们的意料。在特殊时期,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。加油!期待我们在春天来时,相聚校园……”(本报“停课不停学”特别报道组 报道组成员:柴葳 高靓 张晨 苏令 高毅哲 焦以璇 于珍 李澈 刘亦凡 唐琪 本文执笔:高靓 于珍 统稿:蔡继乐)


关闭 打印
上一篇: 战“疫”人物系列报道一 | 记盘锦名优教师联盟为援鄂人员子女辅导
下一篇: 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