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(区)管校聘 | 管出队伍“新身份” 聘出师资“新格局”
- 发布日期:2020-04-10
- 浏览次数:1123
——兴隆台区“区管校聘”管理体制改革改出一片新天地
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。盘锦历来崇文尚教,教育水平长期处于全省前列。但是义务教育资源不平衡、师资配备不合理等问题,一直未得到有效破解,成为制约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短板。市委、市政府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、注重公平,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,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,特别是以涉及师资最多、改革难度最大的兴隆台区为试点,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教师“县(区)管校聘”改革,全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教育质量均衡发展,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、更有质量的教育。
“使命所系、群众所盼”。兴隆台区坚决贯彻市委、市政府开云(中国)“县(区)管校聘”管理体制改革决策部署,通过科学设计、严密组织,探索建立教育部门统一管理、学校按岗聘任、教师有序流动的新机制,全区3861名教职工全部重新聘任,335名校长、教师进行跨校交流,实现了教师资源优质均衡、教育质量稳步提升,其改革范围之广、比例之高、速度之快、成效之大位居全省前列。
开闸放水:“学校人”变成“系统人”
兴隆台区作为盘锦主城区,所辖学校由原区属学校、辽河油田所属学校和部分市直学校三大板块构成,特殊的教育体制与生源结构带来特殊的管理方式:校长有“官帽”,能上不能下,“一把椅子坐到老”;教师有“编制”,能进不能出,“一个学校定终身”。同时,这种“闸门管理”客观上造成优质学校名师扎堆,薄弱学校师生外流现象,校际间教师资源、教育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,“择校热”高烧不退,形成新的社会不公。
不仅是兴隆台区,其他县区同样面临着城乡师资不均、队伍流动不畅、教师动力不足、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。破除陈旧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迫在眉睫。
市委、市政府把“县(区)管校聘”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,2018年制定下发《开云(中国)在兴隆台区实行中小学教师“区管校聘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》,2019年再次下发《开云(中国)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“县(区)管校聘”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为改革列出了时间表、画出了规划图。
“‘区管校聘’的核心是‘开闸放水’,教师由学校管变成区里管,学校人变成系统人;校长由区里管变成区里聘,任命制变成任期制。”兴隆台区区长耿敏说,“我们从讲政治的高度、促发展的深度、全覆盖的广度、惠民生的温度,凝聚思想共识,夯实群众基础,激发内生动力,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、自选动作有特色,力争由试点变成示范。”
改革中,兴隆台区通过制定人性化、均衡化、差异化、目视化聘任政策,解决高级职称已评待聘问题,为跨校交流的校长、教师量身定制交通、住宿补助政策,解除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。去年春夏交替之际,这场涉及近4000名教职员工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34所学校同时进行,仅用10天时间,全区教职工就完成竞聘和调剂重新上岗,一批优秀教师主动请缨支援边远薄弱学校。
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。改革,打开了教育体制的“闸门”,校长教师“流”起来了,优质资源“动”起来了,教育结构“活”起来了。
削峰填谷:“流动性”带来“均衡性”
“区管校聘”实行总量控制、动态管理,通过“削峰填谷”方式,建立竞聘上岗和统筹调剂相结合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,改善不合理的编制结构和学科结构,实现教学力量的新均衡。
经过公开报名、资格审查、公开竞聘、公示聘任等程序,兴隆台区164名校级领导干部重新上岗,其中30名校级领导干部跨校交流。普通教师竞聘在核定基数、按需设职的基础上,经过填报志愿、校内竞聘、校外竞聘、统筹调剂、区内公示等程序,以崭新的姿态走上新的岗位。
辽河油田兴隆台三小原来缺编37人,教师超负荷工作,通过跨校聘任输入教师26人,有效缓解了教师的压力。而兴隆中学在两校合并后严重超编,教师的工作量很小,通过跨校聘任输出36人,既解决了超编超员问题,又充实了缺编学校的师资力量。
事实证明,兴隆台区的“削峰填谷”起到了预期效果。大竞聘聘出教师资源均衡,305名教师的跨校大流动,超编学校瘦身健体,缺编学校补齐配强,带来了量的大平衡;大竞聘聘出学科结构均衡,学校输出超编普通员工,输入紧缺教师,学科结构得到了质的大提升;大竞聘聘出学校实力均衡,88名优秀教师前往边远薄弱学校,为“择校热”降温去火,让城乡孩子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。
削峰填谷,让兴隆台区教育师资呈现出潮平岸阔、鸟飞鱼跃的新格局。
活水效应:“新动力”带来“新活力”
去年暑假,全国首批领航英语名师朱萍通过“区管校聘”,从辽河油田实验中学来到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二中学任教。她的到来,让老师和家长们喜出望外。老师兴奋:“她的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。”家长自豪:“咱二中也有国家级名师了。”当初朱萍为了丰富研究内容,提升工作室质量而来到二中,没想到这么受重视,她觉得责任更加重大,马不停蹄,一刻也没闲着。
“区管校聘”,改出了教师的新动力。教师从身份上不再属于任何一所学校,只是受聘的岗位在某校。这种转变,为教师打开了成长空间,也强化了竞争意识。“过去是校内竞争,我不是最后一个就行;现在是全区竞争,我不是最好一个不行。”朱萍说,“老师们竞聘之后,都在努力奔跑。”
“区管校聘”,改出了学校的新活力。“这次改革最大的变化,是学校有了新活力。”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小学校长刘志兴奋地告诉记者。他们从兴隆台区第三小学聘来一个“宝贝”:国家课改先进教师、辽宁工匠、盘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孙晗。学校专门给她建立了名师工作室,只半年时间,孙晗就带起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团队、带起一股勇于创新的好校风。
“区管校聘”,改出了校长的新干劲。“学校好不好,关键看校长。”2015年,兴隆中学与渤海中学合并,渤海中学到兴隆中学就读的学生不足百人,全校生源一度难以为继,教育质量全区排名倒数第一。原辽河油田锦采学校校长胡信华交流到这个学校后,创新工作思路,开展户外拓展、拍卖会、快闪、反思班会等系列新型活动,培育自信团结意识;开设球类、艺术、搏击、美食等15门辅修课,培养自强拼搏精神。在校长带领下,老师敬业爱生、努力工作,学生勤奋学习、阳光向上。2019年,学校重点高中指标到校考取率由46%提升到71.8%,有260多名学生主动调回学校。
“区管校聘”,改出了资源的新力量。兴隆台区多年没有大规模招聘新教师,为了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,每年要投入200多万元外雇代课教师。改革后,区里招聘教师120人,既保障了教育发展需要,更为教育注入了新生力量。
“风物长宜放眼量,登高望远天地宽”。“区管校聘”,正带着一路希望,向我们走来。
编后话
教育是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、根基工程。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注重改革创新,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。目前,“县(区)管校聘”已在全市铺开,并取得初步成效,但这只是盘锦教育改革的零光片羽,随着“学位供给、课后服务、中考招生、职业教育”等关键领域改革同步发力、纵深推进、厚积成势,必将推动盘锦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,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